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021-1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节段性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08/5913686.html
这是一篇旧文,我的苏州之行成于年夏季,虽然已经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江南依然是我心中最深的一个情结。春日将至,又该是江南最美的时节,该去拜访那些久违的园林了。于是这篇游记,我又补充了几个小园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比起颐和园、圆明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苏州园林的美更清新,更典雅,也更私人,更性情。虽然经历数百年时光,但居住者和设计者的灵魂,依然可以与你隔空对话——建筑的魅力,大约就在这里。
苏州园林何以成名,我并没有做过研究,想来大约江南富庶之地,文化和经济都特别发达,士子、商户、退隐官员都不仅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更有普遍的文化修养能支撑他们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物我两化。而这些园林的建造者大多并非什么筑园名家,却有传统文化浸染下的基本审美。光这一点,就可以秒杀今天专门负责创造“四不像”的大多数中国设计师。
时人常说,“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象。”在苏州园林可以让人充分理解这句话——古人眼中的美,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城市之“美”如此不同。而这个世界上唯有美,才是一定靠沉淀决不能速成的东西。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自然是每一个到苏州的人打卡之地,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并非不美,但人实在太多,无论何时都多。古人居处,喜爱的是幽静,有最多时空能让他尽情与自己独处,与自然独处。想要体悟那份用心,同样需要将自己完全沉浸其中。人一多,就有了现代感,时代的错乱,人很难将自己代入园林本身情境中。因此,反而是少有人至的几座中小园林,更能让人安下心来,心平气和,只静静地与曾经在此处停留过的人,做一次穿越时空的交流。
网师园
壹首先要推荐的是网师园,网师园坐落在十全街的一个僻静角落,园子不大,只有十亩(拙政园七十八亩,狮子林二十亩,留园三十亩),可分外秀丽。时逢夏日,一入园便是一树银薇花,映衬着小小的一步拱桥,瞬间让人感觉恍若邂逅了一位大家闺秀,温柔,优雅,古典,深情。
满园随处可见的银薇花。
和所有苏州园林一样,庭院内有一汪碧绿的池水,周围的亭台楼阁和绿树淡花倒印水中,瞬间让人生出几分虚幻的时空感。
网师园也是唯一一座夜园林,一到晚上七时以后,门票便涨到了元,有一些节目如昆曲、古琴、舞蹈、评弹演出,分设在不同的轩室内。只是节目质量不高,大多是些戏剧学校的学生或业余爱好者。再加上所谓的灯火都是些现代霓虹,串着屋顶的轮廓,缺乏设计感,让人觉得有些尴尬。但这一百元还是值得的——光是那轮月亮,渐渐映衬着园林一角的屋顶,透过斑驳的树影和花影洒落在水面上,月到风来,便可以补偿一切。
当晚节目中最好的一场《十五贯》,扮演娄阿鼠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演员,功底很不错。
昔日张大千和他的兄长,据说曾借居在网师园中,甚至为画老虎而在此养了一只老虎,不得不羡慕那个时代文人墨客所拥有的自由度。艺术的繁荣往往超前于时代,或者,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吧?
据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照着张大千主要居住的殿春簃仿照了一座“明轩”,个人有些不以为然,像苏州园林这样的园林之美全在细节之处,毕竟是心换境移,这些细节已经无法重现了。
不禁枕簟新凉,夜初长。又是惊回好梦,叶敲窗。
小山丛桂轩
网师园的主要建筑物就是这间四面全开大窗的建筑每一扇窗户对着的都是不同的风景。总的说来,网师园造景精致,布局紧凑,最得秀美温和之意,如果拙政园是高官半隐之所,还留着许多豪门气象,留园像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润而不隐锋芒,狮子园奇谲隐秘,有些艺术家的气质,那么网师园,则就是一位白衣秀士,留给自己自给自足的一方小天地。
丘壑在胸中,看叠石流泉,有天然画本。
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
耦园
贰其实,耦园离三大园十分近,若有时间,可以逛完其中一个,便沿着平江街信步踱到并不大的耦园。
沿着平江河,
就可以走到耦园的入口处。
耦园最有名的,大约就是它背后的那段动人的爱情佳话吧。官至安徽巡抚、两江总督的沈秉成因进谏而罢官。此时他又连遭丧父丧妻失子之痛,于是买下了这座园子准备终老其间。可此时柳暗花明又一村,他邂逅了小他十五岁的才女严永华。两人都喜欢昆曲诗词,耦园便成了这一对心心相惜的老夫妻相伴携手赏花赏月,吟诗唱和的所在。“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于是,园子中“织帘老屋”、“城曲草堂”、“还砚斋”、“吾爱亭”、“偕隐双山”这样的名字随处可见,秀恩爱秀得虐狗……还虐得是几百年后的狗……
耦园给人的感觉,总归有些沧桑苍老。当日的沈秉成,仕途失意,接连遇到人生重大打击,于是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续弦妻子身上。或许,他希望藉夫妻之爱来填补精神世界的巨大空缺,不过耦园终究也没留住他,在享受八年琴瑟和鸣的生活后,他还是选择了士人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复出做官。
园林的门也许耦园只是沈秉成的一个暂时心灵栖息地,就像所有苏州园林一样,转出门不到一里,便是红尘万丈。而关起门来,谁也无法打扰一对老夫老妻长相厮守的小世界,小愿景。百年千年,那美好的心愿似乎还遗留在园中,让人隐隐感动。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但我们宁愿天真的相信真有一方净土,能让我们守住内心的平静,哪怕片刻。
怡园
叁怡园也是我很偏爱的一所小园子,大约面积也只有十亩上下。它始建的时间并不长,据说已到了光绪年间,可是晚清那残留的余韵似乎都保留在园中了,令人惊叹。我想也许是因为怡园主人顾文彬本身就是特别有名的大收藏家的缘故。
怡园布局不见得有多出众,不过和所有园子一样,非常重视春夏秋冬四季的流逝,每一个角落各有盛情。而最吸引我的,则是它所有屋檐的弧度,那样典雅,青砖白墙,配上斑驳的苔痕,好像连阳光也都停住似的,永远定格在墙上成为永恒的树影。
倚窗听雨在苏州,这样的拱弧状的墙随处可见,但不知为何,就是没有怡园线条的韵味,就像一个人一样,气质体现在每一言每一行中,无时不在,你虽然说不出来,但却随时能感受得到。
怡园的美,大约就在这样的细节中,一个小小的窗,一扇门,一墙爬山虎,一条藤蔓,再加上分外书卷气的那道屋檐的弧度将这所有统一起来。仿佛一位中年书生回望来时的岁月,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切渐渐迷蒙,但并未走远,看似触手可及,又恍如隔山望水。
只剩下一半的树
随处可见的怪石古树营造着畸零之美怡园,大约就是那种人到中年的感觉吧。
怡园一间室内布景苏州的面食是极好的,清爽而细腻,就像苏州一样。一点点葱花,一点点猪油,再配上一点点浇头,更重要的是面条本身的鲜甘与爽口,那份清淡,是我喜爱的。
苏州老面馆很多,杨再兴、同德兴……我也都一一吃过,但最好吃的还是怡园旁一家苏州当地老夫妇开的面馆,连个招牌都没有,门面也不靠街,从极其不起眼的一条巷子进去,大概刚好能看到怡园一角的地方,只用一面旧旗子挑着一个“面”字。这家店有什么卖你就得吃什么,服务态度相当差的老奶奶如果不愿意卖,就算小黑板的“今日食单”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是没得吃。可是那一碗枫镇大肉面吃得我眼泪汪汪,简直是这次江南之行吃到的最好吃的食物,这才是真正正宗的苏州小吃啊,而且还便宜得惊人。
据说这对老夫妇,正是顾家的后人。我想对他们来说,有没有食客上门挣不挣钱根本都无所谓,大概每天守着这个小门面就是为了见见老顾客,和人说说话,老年生活不至于寂寞。但听说,两年前这家店便已关门,想来江南美食的独到风韵,又少了一份。
沧浪亭
肆怡园和沧浪亭相隔不远,其实可以作为一天的行程安排,逛园子真的不能时间太赶,因为中式设计,和日式设计一样,自有一份“禅境”,需要去慢慢体悟,慢慢感受。
刚一进门,便被这一树合欢花吸引。
沧浪亭据说是苏州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虽然后来几次重修,但那份“古”终究是留下来了,所以若要感受历史的回声,大约沧浪亭是最合适的。因为它最早的主人,是北宋时有名的词人、文士苏舜钦。一座园子的历史一定能让你感受到不同的气质,或年轻,或沉静,或青涩,或苍老。但是新园子则是令人尴尬的苍白,你想和它说些什么,马上被一种索然无味攫取——如果不信,沧浪亭对面便是一座刚刚从苏州大学图书馆回收回来的可园,虽然也有一定年头,但大多建筑和树木都是新的,缺乏细节之美,和沧浪亭的对比之强烈得让人激动。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杭州就没有那么多园林,我想大约就是因为西湖吧,杭州人推窗而视,就拥有一整座天下至景的西湖,他们完全不需要再筑一方小天地,借点内河的水,堆叠一些假山,以小见大,玩味涵养。因此杭州没有园林,却有许多的名人遗迹,寺庙别墅。沧浪亭在这个意义上也有些像西湖,它是唯一一座没有引水入园的园林,因为围绕着大半个园子的,就是一江碧水,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吧。这可以说是中国士大夫的风骨所系。
因此,这座园子最适宜的便是绕河观赏,园外看园子比园内更美。临水的亭台轩室与屋外的碧水绿树互相辉映浑融,有一种苏州园林难得的大气包容——即使它面积也不到二十亩,又保留了小园林所特有的典雅质朴。或者,宋代文人的那份气度依然沉淀在这座园子的灵魂深处吧。
沿河看沧浪亭
艺圃
伍艺圃恐怕是最难找的园林之一了,九曲十八巷的层层叠叠,淹没在一片平凡的居民平房之中。只有几个丑到爆的“艺圃”手写指示牌在歪歪扭扭的小巷处时不时提醒一下你没有走错路而已,其实一点用也没有。艺圃,也因此自带一份市井气,让你觉得分外亲切,分外朴实。
走进艺圃,就是一条不长的小巷,两旁爬满凌霄和藤花,给这座中小型园林平添了层次。而一进门,穿过一道假山掩映的石桥,便豁然开朗。一大片绿水,隐现在假山之后,曲径通幽的感觉便更加强烈。
艺圃最有人气的地方,当然是它的茶馆,价格还是比较亲民的,不过五元十元,买上一杯茶,便可以在湖边的长水榭延光阁中坐上一下午,饱满全园最美的景色。延光阁的每一扇窗户,都取着不同的景色,古人讲究以窗取景的妙趣,在这个小小的园林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一窗一景,四季尽收。
水榭延光阁不同的窗,不同的景,不同的心情。
来艺圃的人,大多是附近居民,多半是来喝茶打字牌的。而艺圃的美,大约就在那平凡的生活气息上。在这么多园子中,这可能是最有亲和力的一座。
喝茶聊天的附近居民。
01这些园林中,都会有些小猫出没,大约园林管理者会给他们喂食吧。
艺圃不仅亲民,细节也十分细腻,让人觉得坐着坐着,太阳就渐渐西斜了,那些夕阳下点滴的树影,一墙的藤蔓,勾勒着日常的喜怒哀乐,浮世尘生。
02站在这面空白墙上,夕阳的光刚好将树影投映在上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
夏日的荷塘
03
作为一个小型园林,艺圃的布局很简单:园中心一池,池南为假山,池北是建筑群,池东西以亭廊连缀。而池东南部和西南部各开一水湾。
04偶尔的一只小船,好像在时光中搁浅了。
一个动人的小细节
有意无意间,这扇窗设计了一幅能随四季变化时间流动的天然“小品画”,正是这些细节撑起了苏州园林的格调。
曲园
陆曲园是晚清朴学大师俞樾的晚年居所,也由他精心设计。“曲园者一曲而已,强被园名,聊以自慰。”这位书法考据学问皆佳的学者中年时被卷入科场案件,从此“永不叙用”,后半生的心血便在这几亩旧园之中。这所小院后传给了他大名鼎鼎的曾孙俞平伯,并由艰难处境中的俞平伯捐给了国家。因此,曲园算书香传家的世宅吧。
曲园真的很小,比怡园艺圃都小,但或许是曲园主人的缘故,设计格外精心而疏朗。西边一袭白墙,一带檐廊;东边几块山石,一片园圃;中间一汪池塘,池塘两边各有一个半亭,小小的一排廊斋点缀其间,花木奇石不多,空间变化却如一曲尺,信步游走间便是一方天地。或许,俞樾正是要表达其“曲则全”的处事态度,也正因为这份态度,他醉心学问,终成一代国学大师。
在别的园林只是赏玩,在曲园,或许是自幼对文化江南便有一份憧憬,又或者,那份安寂恬适,清淡超然的自足,是我这样的人难以拒绝的?所以身在曲园,便不由自主想要留下。幻想着自己在这里读书作画,赏竹偎柳,听风望月——再有知己相伴,或许,就是人生终极的幸福吧?
小轩窗
然而我也清醒的知道,虽然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我终究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古典文人,无法关起门来将红尘挡在门外,闲掷半生。想到这里,心中不知为何总有莫名的遗憾。
凭栏而坐,临窗听雨,一种属于江南的故事感油然而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然而这或许就是文化与历史的宏大宿命?俞樾与俞平伯,江南传统书香门第常见的人生与悲剧……在这一刻,我确实穿越了。
环秀山庄
柒环秀山庄占地面积不过3亩,在苏州园林中却非常有名,因为它的假山造型手法出自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堆叠。不像奇异诡谲规模较大的狮子林,环秀山庄的假山占地不到半亩,但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异。池东的假山为主山,池北为次山,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潺潺的流水将假山衬托得更加嶙峋。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仿如天然。
不过,由于安全和保护等原因,环秀山庄的假山现在已经不能入内或者攀登,这个小园林的精华也就不能让我们充分感受,还是非常遗憾。
最著名的假山
岩峦洞穴之莫穷
涧壑坡矶之俨是
除了假山,环秀山庄依然有许多独特的风景,枯树、山水、庭院与建筑、屋脊,配合着假山,质朴而自然,有一种清幽的禅境。许倬云说“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在旺盛之年,以儒家进取的态度问世,但在不能用进只能退藏时,他即以道家的恬淡寻求安身立命的内在世界。”苏州园林或许最能体现这种既追求淡泊宁静,又有心济世的世界观吧。
天空的一角
环秀山庄给我特别的感触或许还因为它可以追溯到晋代王旬、王珉兄弟舍宅建景德寺,后成为五代时期吴越王之子的金谷园,“园林占幽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補秋,奇峰环秀。”园中还有飞雪泉,只是泉眼阻塞,现在的泉水为后人重造,与“飞雪泉”相对,有座四角小亭,名“问泉亭”。仿佛“亭”“泉”之间正在问答谈心。亭上有柱联“小亭结竹流青眼;卧榻清风满白头”。“青眼”这个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中“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策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那份自得其乐的心境,无意就和魏晋之风相通了。
朴园
捌很多人称朴园是最年轻的苏州园林,不过以我看来很多园林都很年轻,苏州民国时期出色的园林也不少,似乎不能把这份荣誉完全归于朴园。
当然,朴园现在免费开放,作为探访拍照之地,朴园还是很合适的,它也不乏精彩之处,只是作为整体,依然稍显散乱,风格不够明朗清晰。整体布局层次,高低错落不如此前介绍的园林细腻丰富。而变化,正是园林最吸引人之处。
朴园原为荒地,民国时期的蛋商汪氏花了大价钱整修建设了这个颇有气势的园林,有一些中西合璧,现代传统结合的意思。一亭一池一山居于园南,另三面则是三五幢各类风格的建筑。“石包土假山,峰峦起伏,池架曲桥,聚分兼得。”
篔簹小隐
园中风景最美的地方,就是中央水池上的“篔簹小隐”吧?篔簹也可特指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但园中花木很多,樱花、杜鹃花、罗汉松、白皮松、广玉兰、五针松等等,竹子却不多见,或许是时代久远,竹子已经被其他植物取代的缘故。
在小亭周围,石笋、湖石、树木疏朗包围着,碧波微微,如果能在这间小隐中喝茶聊天,想来也是人生一件乐事。
有古典气息的现代拱门
也很美。只要不是四不像
因为拍照时并未想过写游记,因此为了更好展现园林精华,少部分照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更多“游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