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美猴王孙悟空的读研生涯

2021-3-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我们知道,孙悟空(此时应该叫石猴)来自海中名山,乃仙石中生,仙石因为“吸收日月精华,感悟天地真气,逐渐有灵通之意,后孕育出石猴。”

所以,他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得自己照顾自己,虽可怜但很独立。大学上的也一般,仅在五线排外的花果山上完了通识的本科教育:比如:“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结交的也都是一些普罗大众,比如:狼虫、虎豹、獐鹿、猕猿等。说白了,生长和学习的条件都不够好。环境塑造人,这个时候,石猴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本领,能力、眼界和格局都比较小。比如,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和隔壁山的猴子打架;整日不是在小小的水帘洞山游荡就是和猴子们嬉笑怒骂。实在的本领实在是没有几样。

不过,石猴毕竟是有些天赋,命运的大门不是别人打开,就是自己推开。那年,造化弄人,因为石猴领头带领大家进了水帘洞,被推举为众猴首领。然后,在水帘洞过了几年悠闲自在的好日子,一切平平淡淡。不过,谁都有清醒和糊涂的时候,尤其是看到自己的猴子猴孙一个个衰老死亡,他痛苦不已。所以他说他最担忧的是:“将来人老血衰,可不枉生世界之中。”

这些平凡日子的堕落也在慢慢的激活他心中蕴藏已久的能量,他的内在终究还是个有抱负的人,并不满足于此,还想要个更高的学历,学点高深的学问,日后做大事业。于是他决定“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问学求术: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

石猴要学高深的“学问”,必须先找到好的导师才行,因为好导师才有好学问,才能教好学生。俗话也说:站在导师的肩膀上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为此,他选导师的条件近乎苛刻:学校环境(适宜学)、导师名气(有本事)、学术道德(真本事)、同门数量(多帮助)、研究条件(出成果)、项目课题(有活干)、群众口碑(流芳名)等都要一一考量,不能像大学那样上的随随便便。他首先来到了一个叫南赡部洲的地方,但这里学风不是很好,猴子有些不满意:

“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石猴就又来到一个叫西牛贺洲的地方。地方虽然偏了点(西行万里),但是生态环境不错,石猴初次体验,还是比较好的:

“高山秀丽,林麓幽深。千峰排戟,万仞开屏。”(学校环境)

到了西牛贺洲,听到一位樵夫赞不绝口的夸一人:“……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导师名气、群众口碑)而樵夫所指之人正是后来的导师。石猴马上找到樵夫,问出了讲“道德真言”的神仙。孙悟空以学术道德为选导师的标准,可见其先见之明。那樵夫说:

“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学术道德)

从樵夫嘴里还得知,这位神仙(现在还不能叫导师),名下收了不少弟子。石猴心下一想,看来只能做学弟了。石猴照着樵夫给他指的路,找到了这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同门数量)他有礼貌的敲了敲门,出来一个小学长,告诉他:“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原来菩提祖师也早料到他会来,便提前叫这个小学长出来开门。并且,菩提老祖在业界真是大牛级别啊,到处演讲,据说还搞了个50人论坛,正筹备开呢。石猴心里一想,这导师没有选错。小学长把石猴领进菩提研究院(斜月三星洞),那可真是气派:

“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研究条件)

好一会儿到了菩提办公室。见到仰慕已久的超级大老板菩提,石猴很激动,一见面就哭了:

“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菩提心一想,要做我的研究生,最起码得自我介绍一下吧!于是石猴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户籍、还有之前求学经历等。

菩提导师很开心,觉得石猴之前的底子还是不错的,而且见多识广,又有志向,读研的愿望也很强烈,跟那些逃避就业而来的学生还是不一样的,总之是比较符合自己选研究生的标准。当即收下了石猴,还给起了个学名叫孙悟空(对,齐天大圣孙悟空):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初入学术:基础、沉住和顿悟

刚入学一段日子,孙悟空只是认了师门一些人,然后还学了一些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也帮着同门们打打杂。而且,孙悟空对于“打底子”的过程一点都不敢怠慢,也不觉烦腻(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学术的根基始终是很重要的)。

日子倒也过得快,不知不觉,孙悟空做了菩提导师的研究生已经一段时间了。有一天,菩提导师问他想研究哪一方面,菩提怕他不知道怎么选,因此给了他实验室做的比较好的几个方向,分别是:“术”、“流”、“静”、“动”,每一个方向都有省级课题,还有不少的科研经费。按理说,课题经费都有,孙悟空这是赶上好时候了,应该比较知足。但孙悟空自己知道,他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起码要做个国家基金项目吧!于是都拒绝了。(项目课题)

菩提导师表现的很生气,不仅批评了孙悟空,还惩罚了他,转身连计划好的讲座都取消了:“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菩提导师很注重研究院学术和文化环境建设,至少不当面搞远近亲疏,孙悟空能否理解,全靠悟性。而且,做导师的,有本领总要传给有本事的弟子,这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不?)

这一打,在别人眼里看似惩罚,对孙悟空而言,他领悟到了导师的盘中之谜:“导师打他三下,是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是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

可见读研也需要悟性啊!

于是,那日,孙悟空趁着夜色,偷偷跑进了导师办公室。果然,导师的门是半开半掩的,他不禁为白天的明智判断而喜形于色。推开门,导师还在专心科研,难道是要准备评长江或院士?又或者自己私底下在做什么国家基金项目?孙悟空抓住机会,见了导师便哀求:

“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同门数量多的情况下,如何赢得导师的芳心,很关键啊!)

菩提心想,这悟空悟性果然高,是个好苗子,便答应了。并当即传授给他19句个字的“不老长生学”,并嘱咐他:“切切记了口诀。”孙悟空得了导师的不老长生学,整个人瞬间明朗了,一从导师办公室出来,便见:

“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

此后一段时间,孙悟空在菩提研究院里认真地学了不老长生学。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菩提导师关心的问孙悟空:不老长生学学的怎么样?菩提导师授之以渔,不仅及时指导,还很有人文关怀精神,并且十分关心执行效果,并准备根据孙悟空的个案典型写一篇教改论文,还要跟教育部有关人员探讨一下因材施教的问题。这时,孙悟空如实回答:

“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

学术精进:前路漫漫是归途

但菩提导师一直也有个担忧,这时候他不无语重心长地说:悟空,你做人太过耿直,社会又太凶险(妖魔鬼怪),多少“黑天鹅”和“灰犀牛”在前路,将来指不定还有多少困难和磨难施加于你(据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今天的优秀不等于明天够用,光有不老长生学还不行啊,还得有些混饭吃的本事,丛林生存的技巧以及应对变化的能力。只求保险的“铁饭碗”,没有开阔的眼界和格局,将来在人生道路上恐怕不能有效的防备着“三灾厉害”:

“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令你见性明心;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令你五脏成灰,四肢皆朽;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令你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孙悟空听后,毛骨悚然,连忙叩求导师,传他防备“三灾”的方法。菩提导师认为这是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并不敢轻易就传给他。俗话说,有一就有二,菩提已经为悟空开了一次门,再关上就不容易了。菩提导师是心软的,经不住爱徒的软磨硬泡和情感攻势,尤其是一身的本领总得有个传人啊!所以,他最终答应教悟空实验室的核心技术,将来适应那“丛林法则”,应付社会上那些“牛鬼蛇神”足以。那是:“地煞七十二变”技术(看我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口操术(打不赢就跑,跑不赢就找)。可见,孙悟空学的是交叉学科,做的是增量研究。至此,孙悟空的研究生学业基本就完成了,虽然毕业前有些小挫折,但是基本面是没有变的。他自己无不骄傲的说: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后来,再后来,他就在三界(学界、政界、业界)混的风生水起,并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总结孙悟空一路的读研经历,尽管初期有着玩世度日的混沌不开,但当他确定自己的求学志向之后,便再也没有改变:无论是跋山涉水,还是一遍遍的寻经问道;无论是安心学习基础,还是竭力提高自身段位,接受更高水平的挑战;也无论是遇到高深的学者,绝不肯放过的种种学习机会。总而言之,尽管他经历了人生的诸多风风雨雨,仍然没有放下学习的这颗心。而是保持初心,不断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进。这是一种哲学的认知高度,同时也助力于他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天地。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濛,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那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玉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须臾回报道:“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恩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是滚瓜涌溅。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趁闲,顺涧边在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众猴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又上桥头再看,却似人家住处一般,好个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众猴随后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享乐天真,何止二三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忽然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我等日日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有何忧虑?”猴王道:“今日虽不干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只见那班部中,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如此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服阎王老子所管,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劚黄精,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果,尊美猴王上坐,一个个轮流奉酒奉果,痛饮一日。

次日,美猴王早起,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这一去,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装个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于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食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虎豹,直登山顶。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处有人言语,急忙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听得,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即忙跳入里面看时,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道:“我说甚么神仙话?”猴王道:“我才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教我遇烦恼时节,把这词儿就念,散心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父亡,母亲居孀,止我一人,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卖钱籴米,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仙分。但求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与你说了,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猴王听说,只得辞谢出林,找路过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挺身观看,真好去处!只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上有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欢喜,看够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稍头,摘松子吃了顽耍。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高叫道:“甚么人在此搔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一层层深阁琼楼,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走了两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猴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濛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甚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欢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悟空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讲经论道,习字焚香。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孙悟空在傍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舞足蹈。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不觉踊跃,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要学那一门?”悟空道:“凭尊师意思。”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样?”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猴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报怨他,又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他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当日,悟空巴不得到晚,黄昏时与众就寝,假合眼,定息存神。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来,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走至后门外,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悟空即侧身进门,直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朝里睡着,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教口困舌头干。

悟空应声叫道:“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祖师知是悟空,即披衣盘坐,喝道:“这猴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法,故此大胆径拜榻下。”祖师听说,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就打破我盘中暗谜。”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是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我长生之道,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借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炁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依旧转到前门,坐在原寝之处。当日起来,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在。”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甚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日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丸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老师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你要学那一般?”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一日,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洪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扠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至苍梧。苍梧者,却又是北海。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哩。”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拜求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发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觔斗云’罢。”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觔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觔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

一日,大家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传与你的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与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搜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一颗松树。”悟空捻着诀,念动真言,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真个是: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

全无一点妖猴像,尽见经霜耐雪枝。

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不觉的惊动了祖师。祖师即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不敢喧哗。”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颗松树,果然是颗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敢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必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只得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难容!”悟空只得领罪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剥皮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不敢!不敢!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悟空谢了,即抽身,捻着诀,纵起觔斗云,径回东海。

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自知快乐,暗暗的自称道: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悟空按下云头,直至花果山。忽听得鹤唳猿啼,即开口叫道:“孩儿们,我来了!”那崖下石坎边,草中树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怎么一去许久?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近来被一妖魔强要占我们洞府,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被那厮捉了许多子侄。大王若再不回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悟空闻说,大怒道:“是甚么妖魔,辄敢无状!待我寻他报仇。”众猴道:“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上。”悟空道:“此间到他那里,有多少路程?”众猴道:“他来时风,去时雾,不知有多少路。”悟空道:“既如此,等我寻他去来!”

猴王将身一纵跳起去,一个觔斗,至直北下观看,见一座高山,十分险峻:

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

乃是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府。

美猴王正然观看景致,只听得有人言语,即下山寻觅。原来那陡崖之前,有个水脏洞,门外有几个小妖跳舞,见了悟空就走。悟空道:“休走!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甚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与他见个上下!”

那小妖听说,疾忙跑入洞里,报道:“大王!祸事了!洞外有猴头,称为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他说屡次欺他儿孙,特来寻你见个上下哩。”魔王笑道:“我常闻得那些猴精说,他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来了。你们见他怎生打扮,有甚兵器?”小妖道:“他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赤手空拳,在门外叫哩。”魔王闻说,即穿了甲胄,绰刀在手,与众妖出门,高叫道:“那个是水帘洞洞主?”悟空急睁眼观看,只见那魔王:

头戴乌金盔,身挂皂罗袍。下穿黑铁甲,足踏黑皮靴。腰广十围,身高三丈。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

悟空喝道:“这泼魔这般眼大,看不见老孙!”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悟空骂道:“你这泼魔,原来没眼!你量我小,要大却也不难。你量我无兵器,我两只手勾着天边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孙一拳!”纵一纵,跳上去,劈脸就打。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矮我长,你使拳,我使刀,就杀了你,也吃人笑。待我放下刀,与你使路拳看。”那魔王丢开架子便打,这悟空钻进去相撞相迎,他两个一冲一撞。原来长拳空大,短簇坚牢,那魔王被悟空几下筋节,把他打重了。他闪过,拿起那板大的钢刀,望悟空劈头就砍。悟空急撤身,他砍了一个空。悟空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

原来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那些小猴,眼乖跳疾,左来砍不着,右砍不能伤,你看他前踊后跃,钻上去,把个魔王围绕,抱的抱,扯的扯,钻裆扳脚,挦毛抠眼,直打做一个攒盘。悟空才去夺得他的刀来,分开小猴,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杀进洞中,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又见那收不上身者,却是那魔王在水帘洞擒去的小猴,约有三五十个。悟空道:“你们都出去。”随即洞里放起火来,把那水脏洞烧得枯干,尽归了一体。对众道:“汝等跟我回去。你们都合了眼。”

猴王念声咒语,驾阵狂风,云头落下,叫:“孩儿们,睁眼。”众猴脚躧实地,认得是家乡,个个欢喜,都奔洞门旧路。那在洞众猴,都一齐簇拥同入,罗拜猴王。安排酒果,接风贺喜,启问降魔之事。悟空备细说了一遍,众猴称扬不尽,道:“大王去到那方,学得这般手段?”悟空道:“我当年别汝等,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了八九年余,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贺洲地界,访问多时,幸遇一老祖,传了我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众猴称贺,都道:“万劫难逢也!”悟空笑道:“小的们,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众猴道:“大王姓甚?”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都来奉承老孙,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个是合家欢乐!咦!贯通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箓名。毕竟不知居此界终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提供图书购阅目录1、《西游记探幽——西游真诠、西游原旨合刊》,+12元快递费+10元赠《西游点金》,合计元2、《吕祖全书》(李涵虚空青洞天本),90+12元快递费3、《张三丰全书》(李涵虚空青洞天本),79+12元快递费4、《伍柳仙宗全书》,元+12元快递费5、《仙道口诀》,元(包邮)6、《女丹仙道》,+12元快递费7、《女丹经典》,98+12元快递费8、《明道秘旨》(张义尚师父银道源著),59+12元快递费9、《李道纯全集》,元,包邮!购阅,加gtian(圆峤洞天)识别下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qmyc.com/jbzl/10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