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我为家人学急救之ldquo
2020-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峥嵘70载与国同梦
Hi,大家好,马上迎来国庆长假!我们科普园地制作了国庆特别篇,教大家一种被称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急救技术——海姆立克法解除气道异物梗阻。
首先,气道梗阻的早期识别,是成功的关键。
(应当鉴别这种紧急情况与昏厥、中风、心脏病发作等导致呼吸窘迫的疾病。)
我们的进食和呼吸都由口腔进入身体,也就是说食道和呼吸道首先是共用一个入口,在他们“分道扬镳”处,有一个类似于挡板的“活门”,正常呼吸时,活门遮住食道打开呼吸道。当身体发出进食指令,阀门就会打开食道,让食物畅通无阻。
如果我们在进食的时候被分散了注意力,就很有可能让食物误入气管,发生气道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会阻碍呼吸,人在缺氧后依轻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1
轻度气道梗阻
这时患者还有良好的气体交换,能够用力咳嗽,咳嗽时可能有哮鸣音。
此时只要可以正常呼吸,应鼓励其咳嗽,过程中不要干扰,但要严密观察是否症状加重。
2
2
严重气道梗阻
出现“V型”手势(拇指和其余手指抓住自己的喉部,是普遍的窒息表现)。无法说话或哭喊,也无法正常呼吸、呼吸困难加重。无力咳嗽或没有咳嗽。吸气时可能会出现尖锐的噪音,可能出现紫绀。
对成人或儿童,立即询问是否气管中卡入异物,如果其点头同意但无法说话,应立即采取措施解除梗阻。
此时应使用腹部快速冲击法——“海姆立克手法”解除有反应的成人或1岁以上儿童的窒息。这是海姆立克博士(Dr.)在年首次提出的。
利用冲击腹部——膈下肌软组织,被突然地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冲刷气管,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出。
请想象我们从下向上拍打气球时,会产生的气流。
下面我们来讲解实际救助方法,现实中会有很多不同复杂场景。
1
如果我们是在向他人施救
1.站在或跪在患者身后,并将双手环绕在患者腰部。
2.一手握拳,拳眼处紧抵患者腹部,位于脐以上、胸骨以下的腹部。另一只手握住攥拳的手,向内向上快速冲击患者腹部。
3.反复快速冲击,直到把异物从气道内排出来,或患者失去反应。每一次新的快速冲击都要快速有力,以便于解除梗阻。
2
4
如果救助对象的腰围超出你两手握拳环抱的空间
比如孕妇、壮汉或过度肥胖者。环抱重心上移,勒住胸腔重复冲击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3
6
一万中的万一是自己发生危险身边没有可以指望的人时,必须立刻自救。用手抵住自己施压反复冲击。或寻找支撑物靠在一个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稍稍弯下腰去,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直到异物排出。
4
如果患者是位小婴儿,要通过背
和胸部快速冲击来解除婴儿窒息
1.跪下或坐下,并将婴儿放在膝盖上。
2.使婴儿面部向下,略低于胸部。将您的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起到支撑作用,用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避免压迫婴儿喉部的软组织。
3.以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婴儿的肩胛之间用力拍背5次(力量要足,最多5次)。
4.托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小心而安全的将其全身翻转过来。
5.在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行胸部快速冲击(力量要足,最多5次)。
6.重复上述的拍背和快速冲击,每轮最多5次,直到异物清除。
?
如果患者梗阻未解除并失去反应,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呼叫。
此法仅用于急救,不要在人身上随意练习。剧烈的冲击可能造成软组织和内脏受伤,还是要及时就医哦。
除了救助方法,预防才是关键!小贴士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异物误入气道
1
老人,疾病等导致吞咽功能障碍。
2
2
幼小儿童(尤其以2岁间)发生率较高。此时儿童的气管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儿童如果在吃东西时哭闹大笑,容易使会厌软骨无可适从,导致食物误入气道,造成气管异物。此外,幼儿这时好奇心蓬勃,喜欢抓起小物品“尝试”,误食硬币、纽扣等吞咽困难的物品,导致意外发生。
3
3
成人也会发生,吃饭时说话、大笑、活动等。
哪些食物容易误入气道
1
滑(果冻、剥皮的整粒葡萄)
2
硬(花生、糖果、硬饼干)
3
小(小坚果、带小果核)
4
大(大肉块、长面条)
5
粘(汤团)
6
粉(蛋黄、肉松粉)
7
7
多骨刺多纤维
请认真对待进食,细嚼慢咽很重要。
意外一直存在,怀有一技在身,
随时“拥抱生命”。
祝大家国庆愉快!
编稿
蔡佩源
绘图
Boombooo
审核
张萍张云
排版
任琼
校对
赵晓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