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好中医系列十四王宝迎踏踏实实行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广誉远寻访山西好中医”
名医寻访之旅正在进行中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中医药文化浓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医辈出。长期以来,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医大家呕心沥血、济世救人、传承授业,成就突出。但同时,公众对于中医文化仍然一知半解,许多好中医更是偏于一隅不被大众所知。为此,今年7月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山西晚报社、中华国医药文化合作组织共同主办、山西省医师协会协办的“广誉远寻访山西好中医”活动正式启动,至今已征集各方推荐的好中医候选人余人。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广誉远寻访山西好中医”专栏,通过寻访、见证、宣传山西好中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身边的好中医,也希望通过口碑评选,让“山西好中医”更好地服务患者。人物简介王宝迎王宝迎
医学硕士,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会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山西首批青年中医领军人物,医院杨明会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能较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
主要治疗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擅长针药并用,对中风后遗症、消化系统疾病、乳腺病、妇科杂病、青少年痤疮、湿疹、牛皮癣、外科不全肠梗阻、顽固性呃逆、不明原因发热、腰椎病、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A.从小体弱多病,立志要当医生出生于吕梁兴县的王宝迎,打小体弱多病,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他总是弱不禁风。虽然是男孩子,但每到换季变天时,常常生病。就是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长大了要当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的书也多半和医学有关。
“那时候家里有土方子,感冒发烧用一下就好,有的是食材,有的是中药,当时就觉得这个配方神奇。”王宝迎说,知道考学时可以报考中医学院时,他就坚定地报考了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医院坐诊看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我们那个年代考学,十有八九都是学经济、管理、建筑,当年全校就我一个学医的。”王宝迎回忆,在中医学院学习的5年也很辛苦,学方药、背经典,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上完晚自习回到寝室也就11点了,5年就是这么硬硬地熬下来的。“班上40多个人,毕业之后大多都从事了行政工作,也有下海经商做买卖的,但我就是想看病,想把病给治好,所以毕业之后回到老家,医院中医科一干就是10年。4年,医院中医科,还是踏踏实实地当中医。”见得病人多了,诊治的经验丰富了,慢慢地王宝迎悟出了一套自己的诊疗方法。
B.独创外用药膏治疗顽固性呃逆中医没有什么捷径,从中药的名称到药物的习性都得死记硬背,但千人千病,万人万方,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同样的病情根据病人的体症用药也不尽相同,这极大地考验大夫的基础知识积累和临床经验。
从医二十多年来,王宝迎大夫接诊的患者约有五万人次,特别是在消化系统、妇科、皮肤科等方面有独特的诊疗方案,各种腰腿疼痛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用,解决了病患的痛苦,这也更加坚定王宝迎心中的目标。
这么多年来,他接诊的患者里每年约有多人都是为了一种病来找他,这个病极其顽固,也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它就是顽固性呃逆。这种病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间。
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被称之顽固性呃逆;如果患者伴有心肺疾病的话,呼吸功能也受到影响。
一般而言,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有按压眼球法、颈动脉窦压近疗法、吞食烟雾法、牵舌法等,王宝迎大夫独门研制了一种外用膏药,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明显。目前,以此药申报的科研项目已结题,下一步准备申报国家专利,造福更多的患者。
C.内服中药治疗肠梗阻,部分患者不需手术就能康复从医二十多年,王宝迎依然深深地爱着这份事业,一方面是专业技能的积累能帮患者解除痛苦,另一方面自己也因为研学中医,把身体调理好了。
对中医王宝迎有着更深一步的理解,通过中医的调理,身体能够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为此,他在5年到8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去湖北中医药大学深造,主修消化专业并且取得了中医内科硕士学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的过程中,王宝迎对肠梗阻有了新的治疗方案,通过内服的中药治疗,帮助了很多快上手术台的患者,让他们不需要做手术就能完全康复。
王宝迎喜欢攻坚克难,越是顽固不化的疾病,他越是想找到中医的方法治标治本。特别是对于有症状、但没有理化指标的病患,中医是患者的一大救星。
从医多年,有不少患者找上门来痛苦地说,大夫,我就是难受,可是做完B超、CT,化验结果显示都很正常。“越是这样的患者越痛苦,明明有病但是却诊断不出来,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法,对功能性的疾病,在西医给不出好的诊疗方案时,为患者调理身体,甚至能够治疗未病。”王宝迎一边说一边流露出了对中医博大精深的崇敬。
D.四诊合参恢复人体阴阳平衡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专著《黄帝内经》问世,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都已问世,通过整体观念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诊断病情。掌握这门学科要不断地学习,温故知新,既要能看得了病,还能下对处方。
中医是门有生命的学科,它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主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进而彻底康复。
正如王宝迎大夫所言: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更重要的是,当患者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对话:记者:采访中看到您的患者有不少都在做针灸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适合什么样的病情?
王宝迎: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人体共有个正经穴位,通过针法对穴位的刺激,探病治病,从点到面再到整体。灸法是以预制的灸柱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不能严格地说哪类疾病就得用哪种方法来治,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结合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通经络、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肝脏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记者:很多人吃中药调整身体,但仅限于按时吃,严格地说,吃中药的时候都有哪些禁忌?
王宝迎:为了能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要按时服用中药。
同时还要对一些食物忌口。首先是辛辣,辛辣的食物有通阳健胃的功效,过多食用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适合于寒证疾病者,不适于阴虚阳亢的患者,因此热证病人就诊中医时,不可同食辣椒。其次是鱼腥类,此类食物多为咸寒食品,含有异性蛋白,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多吃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因此脾胃病患者不宜多吃,过敏性体质者不可多吃。还有一类中医称之为发物类,常见的有蘑菇、笋、芥菜、南瓜、猪肉等,这样的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在很大程度上有促进疾病恶化的作用。最后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冷油腻类食物,生冷食物可清热解渴,适合热证疾病,但却影响胃功能,因此是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的忌食之物;油腻的食物则有损脾胃运转,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患者不能食用。
记者:现在,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常常谈论的话题是养生,中医有哪些养生理念是可以借鉴的?
王宝迎:健康的身体离不开两大要素,第一是足够的气血,第二是畅通的经络。简单地说足够的气血要靠足够营养的食物+胆汁+优质的睡眠+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畅通的经络需要净心,这样才能保持经络的正常运行。在日常生活中,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气血,也需要减少气血的损耗,有悖于这几点的生活习惯都要改变。比如,暴饮暴食不仅不会增加气血,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还得靠消耗气血来把它们清理掉;还有我们提倡运动要适量,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气血运行,高强度的运动反过来要消耗人的气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心疲伤肝,凡事过度不宜,适可而止。不用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其实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阴阳互补,顺其自然,为养生之大道。
药方青少年痤疮
夏枯草15g、生地20g、决明子20g、生牡蛎20g、黄芩12g、赤芍12g、生白术20g、生薏米20g、白僵蚕10g、白鲜皮15g、菊花10g、浙贝母10g、甘草6g、黄柏12g
山西晚报记者 贺淑宁
编辑:小T
白癜风的防治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