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解除气道梗阻
2019-12-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气道梗阻喉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异物嵌钝在喉部可造成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梗阻。
是指呼吸道由于异物,突然堵塞,严重时使人即刻发生呼吸停止。
是最常见危重急诊之一;常发生于儿童;老年人咽反射迟钝,也易产生误吸。
气道梗阻临床表现(1)气道部分阻塞:患者用力咳嗽后出现踹息声。患者通气不良的表现:乏力、无效咳嗽、吸气时高调噪音、呼吸困难加重、发绀。此类患者按气道完全阻塞处理。
(2)气道完全阻塞:患者不能讲话,呼吸或咳嗽时双手抓住颈部,无法通气,呈“V”字形。急救人员遇此情景,应立即询问患者:“是否被噎住?”,患者点头确认,再问:“能否说话?”患者摇头,立即实施救助,帮助解除梗阻。如患者意识已丧失、猝然倒地,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急救措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创始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力克(HenryJ·Heimlich)年发明的,主要针对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产生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成人急救腹部冲击法又称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清醒患者,嘱患者低头并张口,急救者站在身后,双臂环绕其腹部,握拳置脐上两指,另一手握紧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连续5次,每次冲击要干脆。此法并发症:胃内容物返流、腹部及胸腔脏器破裂。
卧位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无意识患者,将患者置仰卧位,骑跨在大腿外侧,掌根部顶在脐上二横指处,另一手压在手背上,向内、向上冲击,连续5次。
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妊娠末期或过度肥胖者。
方法:施救者两臂环绕病人胸部,一手握拳置上胸部,另一只手握紧此拳向后连续冲击5次,无法环抱时,将患者置仰卧位,骑跨在大腿外侧,掌根部胸骨中下部,垂直向下冲击,直至将异物排出。
自救法:
①腹部手拳冲击法:患者一手拳置于自己上腹部,相当于脐上两横指,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作5次快速连续冲击。
②上腹部倾压椅背:患者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等硬物上,然后做迅猛向前倾压的动作,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婴幼儿急救婴儿推荐:①背部拍击法;②胸部冲击法。
必要时可与以上方法交替使用,直至异物排出。如患儿失去知觉应立即实施CPR。
1岁以上儿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或卧位腹部冲击法。
①背部拍击法:将患儿骑跨并俯卧于急救者的胳臂上,头低于躯干手握住其下颌固定头部,并将其胳臂放在急救者的大腿上,然后用另一手的掌根部用力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4~6次。
②胸部冲击法:患儿取仰卧位,抱持于急救者手臂弯中.头略低于躯干。急救者用两手指按压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4~6次。
预防措施细嚼慢咽、
避免大笑或交谈、
避免酗酒、
阻止儿童口含食物行走或奔跑、
不宜食用质韧而滑的食物、
不宜将易于误吸物品放置于婴幼儿可触及之处。
一张图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
阅读原文有视频版教材
Liangrunjun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